秋冬季节一向被认为是进补的较好时节,因此,当一些患者在炎热的夏季频频出现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补。夏季是否真的只能与进补“绝缘”?如果可以进补,在药材的选择上又有哪些讲究呢?
肾虚分阴阳治疗要对症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夏天是一年中人的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养护人的阳气。夏季并非完全不能进补,对于确实有肾虚症状的人来说,夏季同样可以补肾,但补肾最关键的是要区分阴阳,如果补得不对,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两种。其中,肾阳虚的人通常容易感到疲劳,手脚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有些女性在大热天里手脚也是冰冷的,这种情况多为阳虚所致。
肾阴虚的人则稍微有燥热的症状,比如口燥、咽干等,有些人一补就容易上火,这种情况多为阴虚所致。
“补肾”≠“壮阳”
性学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很多补肾药广告常常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误认为补肾药是“壮阳药”,以为“一吃就灵”。有关专家认为世上根本没有“壮阳药”,只有“壮胆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部分人是由于心理因素出现了性功能减退,在吃了补肾药后,自认为性功能没问题了,于是在信心的作用下,产生了改善性功能的结果,补肾药起到了“壮胆”(安慰剂)作用。对于那些有器质性病变的性功能障碍患者来说,再怎么“壮阳补肾”都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补肾应当慎重
补肾要根据肾阳虚和肾阴虚对症下药,如果用反了,比如肾阴虚的病人吃了补肾阳虚的药,就会出现症状加重,如周身发热、头晕脑涨、耳痛咽肿等。其实,补肾学问远不止这些。
目前说起补肾好像只是男人的事情,而事实并非如此。肾功能男女皆有,肾虚不仅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包含着全身的一系列变化。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在中医理论中,肾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脏器,而是肾脏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的总称,如人的精神、骨骼、头发、牙齿等的病理变化都可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其范围远较西医观点要广。
夏季补肾以平补为主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人年纪大了之后肾功能逐渐减退是一个自然现象。与冷天进补不同,热天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在药材的选择上,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选择淮山、芡实、党参、枸杞等较为温和的食物。
偏阳虚常煲些汤
一般偏阳虚的人都比较胖,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自汗多,因此,即便是在夏天,也应当多喝点热汤和热粥,比如蘑菇汤、鸡汤、排骨汤、鱼汤等,可吃得偏咸些,这样避免伤及胃气。要少吃些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伤及脾胃。
天热可适当吃些酸和咸
人们在夏季出汗较多,阳气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这个季节可以适当吃些酸味和咸味的食物,比如李子、杨梅等,水果的酸味可以起到一定的收敛作用,使人的精气不致太过耗散。而咸味食物则可以帮助我们补充因出汗失去的盐分。
扫描二维码关注京东誉美肾病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