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驼着背,拄着拐杖行走在大街小巷,老年人驼背、身高缩水,绝非自然现象,小心骨质疏松作怪。
人体的骨量通常在35岁达到峰值后,便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丢失,骨骼强度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也会因此引发骨折、驼背等现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多加注意。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骨质疏松带来的损害。
坚持运动强健筋骨
老年人为了保证骨骼健康,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由于体质的缘故,一般可采取走路、慢跑、体操、爬楼、游泳等运动方式,每次运动半小时即可,每周3~5次为宜。但切勿运动过量,以免造成肌肉和骨骼的伤害。此外,户外锻炼还可增加日照时间,有利于钙的吸收。
增加钙和维生素D
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mg,但普通人通常摄入不足。为此,除补充所需钙剂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多吃排骨、虾皮、海带、牛奶、核桃等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另外,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还需补充维生素D,以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
扫描二维码关注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