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入灌注疗法
是将大量扩血管药物、溶栓药物、活血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此方法也是一种间接疗法,通过药物对栓塞溶解,改善股骨头动脉供血,以达疗效。
优点:治疗后旋股内动脉供血有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早期股坏死。
缺点:除了外伤性的股骨头坏死,其他类型的如激素型、酒精型等不适用。因为这些类型的股骨头坏死都是全身性疾病,是由于全身性的静脉栓塞、肌纤维质炎造成,只是局部介入,改变不了全身症状,另外也无法改善髋关节功能,所以治疗后还要有其它配合治疗;不适合高龄患者:该类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易发生意外。易使内膜增生引发血管闭塞,加重病情。
二、钻孔减压术
股骨头坏死后,髓内血管破裂,造成骨内压力增大,所以有人将骨坏死称之为骨内高压症,于是便有了钻孔减压的疗法。
优点:该疗法适应症选择严格,适合于早期患者。
缺点:单纯钻孔后不能阻止病情,且对股骨头又重新造成了损伤,或坚固性差,还易致股骨头塌陷,几乎没有什么治疗作用。
三、带血管移植
将股骨头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坏死区。临床都是只有术前造影,无术后考证。很多患者曾做过此手术,且术后保持不负重,结果病情依然趋于恶化。如前所述,这只是解决局部,无法解决全身性的肌纤维质炎、静脉栓塞,更无法改善股骨头的整体供血。
四、带血管蒂骨瓣移植
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移植到骨坏死区。临床验证,成活率微乎其微,无法解决股骨头的缺血问题,且创伤大,费用高。只是解决了局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五、股骨头置换
方法为西医最常选用的疗法,用人工关节置换坏死的股骨头。
优点:见效快,疗程短。
缺点:只适合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合股骨头坏死致患肢短缩达5cm以上者;排异反应大,术后发烧、红肿、疼痛等;并发症多,如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髋臼磨穿、假体断裂、假肢感染、骨皮质穿透、术中股骨颈拼裂骨折、脂肪栓塞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