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颖 >心理障碍与自杀的关系

心理障碍与自杀的关系

金颖 2014-02-26
心理障碍与自杀的关系

  就全球而言,自杀发生率的高发国家竟达到每年10万人口中有25名(如:挪威、瑞典、丹麦等);低发生率国家每10万人口中有10名(如: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就性别而言,各国男性普遍高于女性3倍,几乎在不同年龄组都是这样。

  自杀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和多层次的反常行为。专家们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医学诸方面不断进行**,莫衷一是。但是,人们从下面例列举的与自杀紧密相连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或许对预防与早期干预有所助益。

  一、与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

  1、老龄自杀。大家公认,45岁以上或更高的年龄组中自杀的机遇死亡率不断增高。据研究,老年自杀占老年人口死亡原因中人第10位。65岁以上人群出现有自杀念者占每10万人口中的40%。退休、丧偶、价值感日落、孤独与寂寞及罹患各种疾病,常是促发老年自杀的重要因素。

  2、青少年自杀。在国家中也是使人注目的问题。以美国为例,现实发生率明显上升。如:5―14岁的年龄组中的自杀率占这一年龄人群中第7位的死亡原因;而15―24岁年龄组中占这一年龄组死亡原因中的第3位。青少年处于生理、情绪、社会功能急剧变化时期。他们面临更多的应激与挑战的境遇。有时远远会超逾其个体所应付的能力。此外,青少年自杀常处于父母争吵不已或家庭破裂,学业失败和孤立无助的境地。另也易于产生一些富于抑郁或攻击型的个体中间。

  (二)性别:公认男性高于女性。据统计(―),男性自杀平均率为9.0/每10万人口;而女性为6.8/每10万人口。

  (三)婚姻状况。自杀主要发生在单身、离婚、近期居丧或分离独居之间。有配偶或婚姻美满者少。

  (四)个性:人格偏异者上一种极端反常的个性,他们情绪易激惹、行为好冲动、思想固执,难于处群,其中有些人易导致暴力和施虐甚至违纪犯罪。因而比一般人口更容易产生自杀行为。

  (五)健康状态

  1、 躯体疾患。据研究,各种严重躯体病症作为自杀的促发因素已很明显,约占11%--15%不等。现时最令人产生悲观绝望的病症是爱滋病、晚期癌症、反复以作的心、脑血管病症和各种消耗体力的慢性病症,使人丧失生存的勇气和信心。

  2、 心理障碍。举世公认,心理障碍是导致自杀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据统计,自杀行为95%具有心理障碍。从自杀人群中分析,有45%--70%自杀者有明显的情绪抑郁,故抑郁症为最常见的导致自杀的心理障碍。

  此外,酒精依赖、滥用药品、违禁物和精神分裂症以及痴呆都是常见的居致自杀的心理障碍。下面分别介绍。

  二、自杀与心理障碍

  (一)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或心理障碍为主的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是内因性抑郁症和心因性抑郁症。两自杀率较一般居民高30倍。美国患这种病的竟占每10万人口中的400(男性);女性占每10万人中的180人。抑郁症患者之中有15%将以自杀为结局。

  (二)酒依赖。酗酒成瘾者称为酒依赖。酒依赖人群预期自杀机率为15%,几乎与抑郁症相仿。据国外报道,酒依赖者人群中男性自杀机率为每10万人口中的180名;女性占每10 万人口中的130名。可见酒依赖是公次于情感障碍的与自杀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推其原因,认为酒依赖者中2/3被认定有情感障碍。此外,还有些人具有冲动,攻击与反社会行为或触犯刑律。也有些人是因为离异、分居或家庭破裂,从而成为自杀动机的促发性因素。

  (三)药物滥用。近些年来,药品违禁物滥用成瘾之风四起。随着药物的滥用,滥用人群中自杀率不断增加。人们所深恶痛绝的海洛因成瘾人群中的自然原则竟高于一般居民的20倍。据分析,自杀多发生在其心境恶劣,情绪沮丧或无节制滥用过量之后的情绪反常之时。

  (四)精神分裂症。本症患者病程冗长,其预期自杀率也占患病人群中的15%,多发生在回复期的抑郁状态又缺乏社会支持的无助情况之时。或发生于病情加重、伴随抑郁、自罪的心态之中。本症自杀患者以患病前四年为多,慢性患者的自杀率则逐年减少。

  三、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经验表明,自杀是可以防治和干预的。关键在于大家提高警觉,早期识别如认定。加强心理宣教,建立危机防护中心,设立危机急救热线电话的及社会性急诊、急救中心同样重要。防止自杀与心理卫生应紧密结合,就可以减少人群中的自杀发生率。

文章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价,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