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独症患儿为什么出现自残行为
自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化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1.生化因素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与自残密切相关。自残会增加大脑中的类阿片肽,使患者感到瘫痪。研究表明,人体内血清素过少或多巴胺过多会导致自残。
2.社会原因
自残通常与沟通障碍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可能会导致挫折,甚至升级为自残。但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语言和
3.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常发生自残。例如,X染色体发育异常综合征,患者经常咬自己,包括脸、手等部位。研究表明,10%的自闭症患者染色体脆弱,20%的患者有遗传因素。
二.当发生自残时,孩子们该怎么做?
1.给与更多关注,努力进行交流
由于孤独症患儿存在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交流及社会交往障碍,所以当孤独症患儿出现自残行为时,往往是需要得到关注或理解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需要,并试着理解孩子想表达的愿望。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孩子们会有意识地停止自残。
2.奖励良好行为
一些孤独症儿童在训练过程中试图通过自残来避免训练。为了减少花的规避意图建议的办法是在花可以合作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清楚地说明花得到奖励的原因。奖励可以是表扬、表扬或有形奖励的形式。
3.学习社会行为
“社会”是指自闭症儿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如何与家人和他人沟通、礼仪、饮食和生活,让孩子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教学活动、集体行动规范,让孩子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在抗拒自我刺激的基础上学习恰当的社会行为是矫正儿童自我刺激的基本指导方法。
此外,抗自我刺激、反应训练和语言训练也可用于干预自闭症儿童自残的治疗。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