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儿童由于家庭和学校的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而患有内向、抑郁、反叛等精神障碍。那么,怎么才算心理健康呢?如何才能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呢?
现在有很多小朋友身边只有玩具玩伴,当遇到陌生人时会害怕心,遇到新事物的能力就会比较差。这间接形成了心理障碍,而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可以在这种状态下做出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生命力,能够充分发挥其心身潜能。具体如下:
第一,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设定一些可能的目标。
第二,友好沟通,与人相处愉快:能尊重、信任、宽容、理解与人相处的态度。
第三、接受现实,把握机遇,不抱怨、不纠结,正视自己生活的处境。
第四,心情好,反应温和:能够取得胜利而没有自豪感,失败是不气馁的,谦虚和自尊不低,如果不输不起,赢不起,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健康表现。
第五、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对探索有浓厚的兴趣,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第六、行为协调,人格和谐,行为自觉、果断、协调发展的各方面心理。
第七、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一致的行为特征。
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往往左顾右盼,勇敢地走进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师的亲切引导下,愿意表达悲伤,或在周围一个大圈里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
无论最初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如果你能正确地处理这件事,你就能使自己健康发展;否则,它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事实上,心理问题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少见。相反,它表明,人有一个更高的生活目标,并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提高自己。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即使有精神疾病,也可以取得成功。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更不用说行为障碍也不等同于精神疾病。
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迎接挑战。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