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双十一仅有两天,周围的剁手党们焦虑情绪愈演愈烈。双十一还未正式开始,小伙伴们已经被各种抢夺红包大战、预售定金折磨的死去活来。
每天拿起手机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淘宝,工作之余的闲聊是“你的购物车里添加了什么?”,每天的任务除了添加商品,就是删除商品,被搁置多年的数学也被再一次拾起,各种计算,怎样才能最省钱呢?或许双十一带来的不仅是购物的快乐,还有各种心理的焦虑。
嗅着空气中买买买的氛围,小编决定在双十一前两天推出焦虑对抗指南,帮助大家安稳的度过这两天!
1、稀缺性冲动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狩猎、采集为生。将周围认为可用的东西全部带回家。如:一根木棍、一块石子、一张兽皮等等,一一收集起来。即使现在的你用不到,你也会囤着,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人们担心一旦错过,很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人们的购物心理也是一样,即使你对某件商品并没有需求,但是看到便宜的价格仍会激发购买的欲望。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会真正用到,害怕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这个东西会消失。就像面对一个奢侈的衣服折扣50%,你并不真正需要它,但物质的稀缺性仍会激发你对它的购买欲望,你恐惧错过这样的机会,还需要再等半年或者一年。
2、损失厌恶
很大一部分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双十一之前并未想过自己要买什么,但是0点一过,不由自主地打开淘宝网页,开始疯狂抢购,抢完之后感觉自己赚了几个亿。
其实,这是一种厌损心理,指人在面对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险,但面对损失时,每个人都是不甘心的,愿意冒险一试。获得与损失相比,损失的心理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时的快乐心理。
商品不打折时,不购买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商品打折时,不购买好像就意味着损失,这种损失的痛苦感会不断促使你买买买。
3、大脑回路的快感
购物时是愉悦的,这是大部分人的购物心理,这是由于购物时,大脑分泌出多巴胺,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愉悦感。
同时,购物也成为大家释放情绪、压力的实现自我治疗的方式之一,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治疗。真正的心理治疗还需要到正规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
4、从众心理
从众指的是个人的心理、行为受到群体的引导、影响,而偏向多数人这一现象。
当缺乏行为的知识或者遇到不明真相的情景时,人们会通过他人的行为做为自己的参考指南。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双十一跃跃欲试的冲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