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扰,其中,孩子的情绪问题有时会令家长们束手无策,也是令家长们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
有些儿童出现情绪问题会表现出生闷气、发脾气、大喊大叫、砸东西,摔东西等明显的行为问题;有些儿童则表现出一些隐形情绪问题,如咬指甲、抠手、频繁的舔嘴等。这些其实是孩子遇到压力的一种表现,却常被认为是孩子养成的一种坏毛病。
就像抽动症的儿童,用抽动行为掩盖了压抑的消极情绪。多动症的孩子常表现很活跃,其实可能是其内心焦躁的情绪在起作用。
病因
产生原因较多,如遗传,躯体疾病;个性胆怯、敏感或过分依赖,家长对儿童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苛求;或心理社会因素等。
儿童情绪障碍类型
一、儿童焦虑症
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 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比如说孩子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可能会表现出不敢一个人呆着,不敢独自一个人上厕所或者特别怕黑等。
特别恐惧的经历也可能会使孩子出现焦虑症状,比如说受到惊吓,或者是亲人病故或者是遇到一些事故等。如果父母当中有一方是焦虑症患者,孩子患焦虑情绪障碍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另外,患有儿童焦虑症的孩子可能还会表现出睡眠问题,尿床现象等。学龄期的孩子表现为上课思想更加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和同伴经常发生冲突等。也有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等躯体症状。
二、儿童期恐惧症
1)儿童社交恐惧症
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 有社交回避行为,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2)儿童学校恐惧症
上学前诉说自己有头痛、腹痛等不适,不愿上学, 并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但是回到家里,能正常的学习和写作业。这种情况往往使父母觉得孩子在学校受到什么惊吓或不公正的待遇、同学欺负等。其实,这些可能是孩子恐惧学校的一方面,造成孩子恐惧学校的原因有很多种,也可能是压力或学校的适应不良等。
三、儿童期抑郁症
以抑郁情绪为核心症状,除了情绪抑郁外,往往可表现为 活动过多、逃学、攻击行为等。抑郁症儿童描述自己的主要情绪是悲伤、暴怒或烦恼。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觉得孩子每天都应该很开心,不会得抑郁症。其实有些儿童期的抑郁症在孩子上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有所表现了。特别是易焦虑的孩子,如果有压力,患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四、儿童期强迫症
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儿童期强迫症表现出来的经常是反复洗手、反复回忆、反复检查等。儿童期的强迫症发病率不是太高,但是一旦患上会非常痛苦。儿童期强迫症的患病跟糟糕的亲子关系有一定关系。
孩子有情绪障碍,家长怎么办?
一、保持冷静
孩子的情绪开始激动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跟孩子硬掰道理,或者是气急败坏的训斥孩子。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跟孩子争辩争吵反而易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不利于孩子心情的平复。
二、保持家庭和谐
父母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情绪影响意义重大。夫妻关系糟糕的家庭,孩子的脾气易越来越暴躁。父母的争吵可能从而转向对孩子的指责,尤其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情绪及时有效的疏导。
三、寻求专业帮助
很多家长可能对专业上的帮助还不是很理解,在帮助儿童解决困扰的过程当中受到阻挠很多。家长们往往觉得自己孩子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等孩子长大就好了。其实,不管是心理疏导还是情商训练,并不是孩子达到非常严重的时候才进行治疗或干预,那个时候就已经是比较困难了。尽早的做一些情绪上的准备,帮助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建设,能够让孩子尽量避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障碍。孩子一旦患上情绪障碍,自己本身也是非常痛苦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成都军大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