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梦想着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讲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真的能做到不撒谎吗?
多伦多大学教授兼儿童研究所所长李康研究发现:2岁的孩子中,已有30%会撒谎;到了3岁,撒谎率达到50%;4岁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撒谎了;到7岁时,孩子们甚至可以说的很好,以至于父母通常都难以分辨真假了。这一连串数据是不是让各位爸爸妈妈惊讶的目瞪口呆呢?爸爸妈妈也不必要过分惊讶,其实孩子越早学会撒谎,证明孩子的心理发育的越快。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小编帮各位爸爸妈妈总结了以下四点:
表达自己的需求
孩子虽然小,但是已经对自己的想要拥有的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表达了欲望,比如:吃糖、玩手机、看动画等。
孩子明明吃了一块糖,面对妈妈的询问,这个时候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吃糖的愿望难免会撒谎,告诉妈妈,自己没有吃糖。那么,妈妈会很自然的再给孩子一块糖,而孩子达到了自己又吃了一块糖的愿望。
当孩子已经学会走路时,孩子却哭着让爸爸抱着。当爸爸拒绝时,没有达到孩子的愿望,孩子便会寻找其它的方式,让爸爸抱着,撒谎说腿疼,以便让爸爸抱着。
孩子的谎言并非恶意,父母只需要加强引导,让孩子明白,撒谎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孩子明白诚实的态度更为重要!
为了获得父母的开心
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这项技能。有的小孩为了获得妈妈的开心和奖励,当别的小朋友在和他共同抢着玩同一个玩具时,他会主动让给另一个小朋友,然后,跑到妈妈的怀里,告诉妈妈,我把玩具让你别的小朋友了。
在二胎的家庭中,两个孩子为了争夺父母的爱,经常对通过做家务的方式向父母炫耀,希望父母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进行反思,对孩子的关注度是不是不够。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才会拥有足够的自信。
逃避惩罚
逃避惩罚不仅是小孩,在成人的世界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此,当小孩第一次犯错时,父母要进行宽容的教育,不要太过严厉或是苛刻,否则,孩子下一次犯错时,没有勇气在父母面前承认错误,需要编织谎言逃避惩罚。当孩子尝到谎言的甜的时候,自此,谎言在孩子的心中慢慢种植了根,给孩子的以后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父母的不正确引导
“言传身教”是古人总结的教育方式,在现代也同样使用。如果父母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呢?
古人曾子的妻子为了让孩子乖乖待在家中,哄孩子说:“乖,等妈妈回来杀猪吃。”曾子就在妻子回来时,磨好刀去杀猪。曾子的妻子很惊讶说:“我只说哄孩子,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子义正言辞的告诉妻子:“今天你哄了孩子,他人孩子也必要哄你。”。曾子的妻子无言以对,只能随同曾子一起杀猪。
父母是孩子较好的榜样,是孩子学习的楷模,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因此,在教育孩子前,父母一定要先规范自己的态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杜绝说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成长!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