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厌学的行为。
厌学的专业称谓“学习动力障碍”,是由于孩子没有需求、动机错误、对学习不感兴趣,使得孩子在学习上信念错误,造成孩子学习成绩日落千丈。
特别是正值青春期发育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青少年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更容易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哪些原因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1、来自学校、父母的压力。初中的竞争更为激烈,青少年在短期内无法快速适应初中生活,且父母又给予厚望,以及来自学校的压力,在多重打击下,产生厌学的念想。
2、推脱责任,通常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
3、精神胜利法,具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现实,想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4、合理化,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变为合理化。
5、自我保护,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以后,举出众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是为了推脱责任,解脱心理压力。
6、自我贬低,一些厌学儿童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自觉低人一等,极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
7、社会因素。青少年的好奇心很大,喜欢从网络获取信息。面对当下的直播平台以及各种短视频等APP,能够很快获的他人关注并快速挣到钱,从而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面对青少年的种种行为,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要避免青少年越陷越深,导致学业无成,抱憾终生!
当然了,小编相信,大部分青少年还是很好的度过了初中三年,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高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