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但过分活泼好动
家长一定不容忽视
切记分清“多动症”OR“熊孩子”
对症下药
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发育!
所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喜欢多动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其实不然,这部分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属于比较顽皮,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属于多动症,即便是属于多动症,家长也大可不必惴惴不安而自寻烦恼,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多动症孩子的症状是可以减轻的。
多动症是如何产生的?
多动症是我们常用的一个简称,其全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病因比较复杂,同时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至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未阐明其发病的生物学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ADHD是多病因引起多重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与遗传、神经生物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ADHD的发生与大脑额叶的发育迟缓有关,因此凡是能引起额叶发育迟缓的因素均可以导致ADHD。
有多动症的孩子是患有心理疾病吗?
所谓心理疾病是指因为学习工作上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导致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并给生活造成障碍。而ADHD是脑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发育障碍,它并不是由于家长爱心不够或周围环境引起的心理疾病。这种障碍的表现方式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三种,而且其症状表现会因人而异
发现孩子有多动症是否必须去医院就诊呢?
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状,家长往往会想到多动症,且会迫不急待地到医院,其实未必一定要到医院。这个时候不要冲动,家长应该先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症状,然后可以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医生咨询,而不要自寻烦恼,因为这类孩子的症状并不是象急性病一样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冷静地分析并了解了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以后,家长不妨先改变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和环境。有大量的病例表明:即便是确诊了ADHD的患儿,他们即使不接受治疗,只要改变对待患儿的方式或环境,他们的症状也可以自然消失,有时候甚至是跟一位好老师相处,他们的症状也会一下子得到改变。
什么时候需要到医院接受诊断?
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进行相应改变半年以上,孩子的症状还持续存在,那么就要考虑带着孩子到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了。一旦孩子确实被诊断为ADHD,家长和老师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如何治疗ADHD?
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老师、家长、医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多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年美国儿科学会《儿童青少年ADHD诊断、评估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4-5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建议以行为治疗为主,如行为治疗无效再考虑药物治疗;6-11岁学龄期儿童建议优选药物治疗,推荐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的联合疗法;12-18岁的青少年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优选,推荐辅以心理治疗。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