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协佳医院精神心理科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格障碍,这种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疾病发生常常是由于患者婴儿时期的一些因素导致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这种疾病的呢?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对自我价值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众认知。这些人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华,认为他们应该被视为“特殊的天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的人物才能理解。在现实中,他们感到有点不满,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
在现实中,他们感到有点不满,意识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的成就、权利、智慧和美丽,而那些比他们更成功的人产生强烈的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心非常脆弱,他们太在意别人的评论,他们需要不断的关注和赞扬,受到批评就觉得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伪装成冷漠。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微妙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感觉。因此,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出现问题。这样的人常常有特权感,期望得到特殊待遇。他们的友谊始于他们的利益。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一般具有人际关系,抑郁、人际交往困难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追求名利也可能导致更高的工作成就。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不统一。
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原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患者不能将自己的本能心理力放在某一外部物体上,而这种力量被卡住,形成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以自我为客体”,一般来说,“你和我不分,我和他不分”。其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经历人际创伤,例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之间不和谐,或过于粗鲁或过分纵容父母对他们的态度。有了这些经历,病人觉得自己爱自己才安全合理。
根据对象关系理论家马勒等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幼年期,这一障碍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每个人在幼年时都有自高自大和夸大的一面,比如一个有点不满和哭闹的婴儿,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里,他或她是一个全能的上帝。当这个神被被抚养的(自我客体)所满足时,他是快乐的。
如果他们不满意,他们会愤怒,因为他们的全能感受挫。这是不满足的事实在婴儿养育中常常是偶然的,但是如果婴儿被长期治疗,婴儿是自恋的,不能长期被夸大。
出现这类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长时间的疾病会给我们的带来很大的伤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给我们的社会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够让大家引起更多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关注广州协佳医院精神心理科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