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抑郁症或睡眠障碍的患者常常会向我咨询,我这个病到底是用药好还是不用药好。也有一些人会公开表示不想用药,只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认为心理治疗没有用处,不吃药不可能治得好。而这样的误解其实就连精神专科医生自己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过去,相当一部分精神科医生在工作是分成“两派”的——生物学派(占我国内地的主流)更倾向于药物治疗,并不承认心理治疗的作用;而动力学派则更倾向于对患者的心理动力的探索,以至于会将幻觉妄想也看作是内心的投射加以分析而拒绝给予药物治疗。
当然,越来越多的精神科医生开始学着“两条腿走路”,同时接受精神药理学和心理学的培训并在工作中运用多重技术综合施治,这会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复途径,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两种治疗各有什么作用呢?
药物治疗:
精神类药物主要是一类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递质,从而改变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的药物。听起来挺吓人的哈!好像药物可以控制人的思维一样。其实不然,因为现在的医学发展还没有那么精确到找准哪根神经代表着你在想什么。药理学家只是发现了,类似抑郁症的抑郁情绪、精神分裂症的不安全感等等这样的背景心态与五羟色胺、多巴胺等化学递质有关,用药物相应提高或降低相应递质在中枢神经纤维的突触间隙间的浓度时,这种背景心态就会被改变,相应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就可以缓解。其他各类药物的研制原理也是如此。所以,各种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抗焦虑药等便应运而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江西安康中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