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核心表现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核心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这两种表现也可能同时存在。
其中,强迫思维是指头脑中反复出现的、没必要的、闯入性的想法、怀疑或冲动。常见表现有强迫怀疑,比如总是怀疑没关好门窗、总是怀疑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等;强迫意向,比如不敢把孩子抱到窗前,因为担心自己会把孩子扔下去;强迫回忆,比如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如果被打断则需要从头开始回忆等;强迫思考,比如反复思考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等。
强迫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而且大部分刻板行为是非自愿的。常见表现有强迫清洁,比如反复洗手和洗涤衣物,每天洗手次数多达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洗澡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等;强迫检查,比如在关门或煤气阀门后还要反复确认十余次等;强迫计数,比如反复数电线杆或楼层等;强迫性仪式动作,比如就算上班要迟到了,也会把几十层楼数清楚后再出发等。
2.有强迫型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
除了有强迫症患者家属的人容易得强迫症外,具有强迫型人格特征的人患强迫症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强迫型人格特征是指比较刻板固执、循规蹈矩、凡事追求完好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常常行事拘谨,考虑周详,在做事前习惯于计划好一言一行,尽可能避免变化。与强迫症不同的是,强迫型人格特征一般出现于早年,而且通常会持续终生,这种人格的人由于做事谨慎周详,常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往往成绩优秀、事业有成。
虽然都以“强迫”为前缀,但具有强迫型人格特征的人并非都会患上强迫症,只是得病的几率更高而已。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强迫症患者中有16%~36%的人没有强迫型人格,但与“抑郁症与抑郁型人格”“焦虑症与焦虑型人格”等比较,“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最高。
扫描二维码关注天津河西圣安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