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楚雅精神科 >网络成瘾患者:人群中的孤独者

网络成瘾患者:人群中的孤独者

长沙楚雅精神科    http://best.ycjsk120.net/index.html    2018-04-24
网络成瘾患者:人群中的孤独者

  自从Goldberg(1996)在网络上首创“网络成瘾症”,用来形容因为过度沉迷网络,而形成的一种类似行为性的失常行为以来,网络成瘾即受到热烈的讨论与研究。

  咨询辅导人员更重视的是,如何对这一群人提供专业的咨询协助,而要能提供有效的咨询协助,从咨询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其成因与协助方式,是必要的。

  网络成瘾 屡教不改

  【故事回放】

  一位教高一的老师说道:他班里有个学生很逆反。昨天早上家长打电话说,该生带着手机来学校了。在家里家长发现后向孩子索要,孩子不给依然带手机来到学校。家长无奈就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希望老师把孩子的手机交给老师。结果,老师索要时孩子仍然不交出来,理由是“课堂上我并没有玩手机……”这样一度陷入僵局,就把这事交给了德育处来处理。

  等孩子家长一到校,他们父子之间发生了剧烈冲突。孩子表现得极为逆反,当场顶撞父母说:“你们越不让我玩,我就越玩。”孩子也反映,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家长就唠叨学习学习,整天听得烦死了,现在他们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一说话就吵架,孩子为此也非常苦恼。家长一直担心孩子的成绩,尤其期中考试成绩下滑严重,自然唠叨就多。孩子的脾气比较倔,听见家长唠叨就烦,经常闹得不愉快。

  这个学生的问题刚处理好,又有两位老师反映他们班的学生在寝室玩手机,其中一个学生已经两次犯类似错误了,为此老师很生气,又把学生交给了德育处来处理。更有甚者,还发现有一些青少年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等实施犯罪行为。

  【原因分析】

  学生玩手机,玩电脑游戏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很多孩子屡教不改,家长、老师无计可施。孩子爱玩电脑,究其原因不外乎就好奇心使然。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常常会数落孩子并和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在网络游戏里,孩子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信和心灵的满足。大部分网络游戏都有各种奖励措施,当孩子玩到一定分数时,就会得到某种奖励,这让在学校里从来得不到老师表扬和奖励的孩子得到了心灵的弥补。还有一部分孩子厌恶学习,迷恋和追求网络游戏的激情和刺激。完全禁止孩子上网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没有必要,上网可以学到知识,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但是孩子自控能力差,限定孩子上网时间,是不让孩子因玩电脑而影响学习,同时长时间玩电脑会伤害眼睛,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

  【危害甚远】

  为什么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还对网络游戏深恶痛绝呢?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塑造等方面也会有不利影响。网络游戏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它能改变孩子的认知,出现人格异化,普遍把负性的东西放大化,如低自尊、说谎、敏感多疑等。在道德上,上网成瘾的孩子会产生暴力倾向,处理问题情绪化。据统计,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中有30%的男孩在家里砸东西、打父母。青少年长期上网,会产生现实与虚拟两个自我。他们往往用虚拟社会中的经验处理现实问题,因此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迷恋网络游戏还容易造成亲子冲突。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互动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就会紧张。

  网络成瘾的界定与本质

  对于网络成瘾的描述与界定,至今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多以传统成瘾症的观点,来推论网络成瘾可能有的症状或成因,并将之视为各种成瘾症中的一类。如药瘾、酒瘾、病态性赌博等,认为网络成瘾与它们相似,并具有一些属于成瘾症的共同行为特征:

  1.出神地被某种物质、关系或行为所盘据;

  2.丧失对某种物质的使用或是某种行为的掌控;

  3.周遭人开始对这种丧失掌控的情形与结果表示关心;

  4.尽管有负面结果仍毅然决然地继续且坚持使用某种物质或涉入某种行为。

  并且,网络成瘾疾患的本质,是科技成瘾的一种。所谓的科技性成瘾便是一种人机交互作用的历程,属于行为性成瘾。

  在网络成瘾的咨询与治疗方面,精神科医生表示:他们必须学习了解自己,探索他们如何孩童时期所处的环境中,发展出妨碍生活需求的满足与社会兴趣的发展之生活计划。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评价阻碍他们发挥潜能,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寻求他人的保证以减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但这样的保证并无法避免失败,而是相反的,制造失败。

  只有当他们了解到之前的错误,之前的生活观点,并能做出改变,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成瘾!

文章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价,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