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目前的初步判断,他应该是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
根据他目前的状况,我们建议他住院治疗。
相信绝大多数的患者家属在听到这番话时,感觉都不会太好。
他们通常会有下面这些反应。今天我想通过对大家反应的解读,帮大家更理解精神分裂症这种重性精神疾病。
医生你帮我劝劝就好了?
对精神心理健康不了解的家属,第一反应是这样:精神分裂症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也不管,我就知道我的亲人最近想不通,医生你帮我劝劝他吧。
通常持有这类想法的患者家属,患者常常以妄想为主要症状,而行为方面的紊乱可能并不严重,而且妄想的内容离奇程度也不高,用大白话说,就是「看上去不是疯子」。
比如,患者可能坚持认为妻子有外遇,即使妻子已经几乎 24 小时一刻都不离开他一步了;或者坚持认为很多人都想害他,但从来说不出具体的证据。
家属容易认为,病人是受了刺激一时想不开,或者性格过于敏感多疑。
但是,上述表现确实已经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之一了,妄想已经达到了疾病的程度,不管是医生还是亲人,甚至去找心理咨询师,都不可能通过「劝说」而把病人劝说正常。
他看着挺正常的啊?
在遭受打击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否认」。
就像患者家属听说自己的家人「患上了精神病」,第一反应常常是拒绝:我觉得我的亲人没有「很不正常」啊,怎么就成了「重性精神病」呢?医生你不会是诓我吧?
决定一种精神疾病是否严重,并不仅仅从普通人眼中看起来的「是否正常」来判断。
一方面,在病程中,患者的症状是会变化的,尤其在未接受治疗的治疗的情况下。
比如,今天这个病人的症状是凭空听到有人跟他讲话,行为上没有严重的异常,而过一段时间,他就有可能在幻听的支配下做出各种危险的事情:
假如「那个声音」叫他去自伤、自杀、伤害他人,或者「那个声音」告诉他某位亲人是个危险分子,他可能信以为真,就去伤害那位亲人。
这样,「没有特别不正常」的病人就变成了「很不正常」的病人。
另一方面,从长久来看,预计一个病人最后疾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多大程度上康复(我们叫做预后),是有很多预测因素的,比如发病年龄、治疗情况、症状种类、家族史等等,但不包括「看起来是不是正常」。
所以医生真的没有诓你。
真可怕,把他关在医院吧!
虽然我多少能理解家属的处境,但不少家属在这么说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在拷问人性的:我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真的是很可怕的疾病。
医生你好好治他吧,退学算了,先在医院关一年再说吧。
错!可能在 100 年前,这么说是正确的。因为那时候对精神疾病真的没有什么治疗方法,除了关起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努力管好自己以外实在束手无策。
可以想象,这种「治疗」的效果能有多差,那么病人无法出院维持一般正常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但现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了,我们有多导精神康复体系治疗,各种各样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和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在**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里,在患者第一次发病治疗的目标之一,就有恢复患者社会功能,争取达到病前水平。
什么叫社会功能?就是一个人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上学、上班,跟其他亲友、同事、陌生人正常交往的能力。而让患者退学,不问病情恢复水平直接决定关在医院里一年,显然是破坏患者的社会功能的!
毕竟,医院是一个治疗性场所,没有健康人的一生是在病房里度过的。现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一到两个月的住院治疗,达到病情稳定出院后,能够门诊配药继续治疗,只要不从事压力过大的工作,是完全可能的。
写在最后
亲人生病,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而大多数人并不从事相关专业,对疾病理解不够都是正常的情况。
所以,出现上面这些误区并不可怕。
当你这么想,或者对疾病、治疗有其他的想法的时候,只要能跟医生讲出来,充分沟通,并没有问题。
有些时候,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治疗产生一些情绪和不同意见,恰恰给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一开始就建立医患联盟,对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扫描二维码关注南昌二七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