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耳朵的健康与否从来没有放在心上,我们的耳朵难道生来不是为了佩带那些美丽的耳环、享受耳机里一波一波动听乐声的吗?
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面试,nancy为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做足了充分准备。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最终败在了自己的耳朵上——考官把问题重复了3遍,她居然仍旧没听清楚人家问的什么!nancy的回答自然是文不对题,一份很好的工作也因此与她失之交臂。nancy事后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之所以听不清楚,竟然是因为长时间听MP3造成的!30岁的她,已经是中度的听力损伤。
听力受损调查数据
美国耳科医生最近所做的调查显示:年龄25到35岁的都市年轻人中,23%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问题。长庚耳鼻喉医院专家说,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说话声音会越来越大。而导致听力受损的肇事者,就是无处不在的耳机。
事实上,听不清别人说话就是听力受损的表现。比如打电话时觉得一侧耳朵不大好使、习惯性地把电视机音量开到很大、别人抱怨你是个大嗓门儿等等,都可能是听力开始减退的迹象。一般来说,40岁以下的人听力是正常的。但是由于药物、遗传、疾病、噪声、意外事故等原因,年轻人也会发生听力减退甚至耳聋的现象。正常情况下,人耳对超过85~90分贝的声音会感到不耐受,如果音量超过100分贝,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造成听力丧失。而有些人听随身听时的音量高达115分贝,这种高强度、高能量的声音就好像一阵阵巨浪通过外耳道传到内耳,冲击耳蜗——听力中枢,导致听力损伤。
如果耳朵会说话 听听耳朵的心声
各种各样高分贝的噪声使得纤细的内耳毛细胞很容易受损、坏死,而正常人的听力有赖于健全的内耳毛细胞。内耳毛细胞的功能在于能在声波作用下开始振动,同时刺激神经末稍,神经末稍发出的脉冲进入大脑皮层听力区域,在那里产生声音识别和分析。
人初降生时内耳中约有5万个毛细胞,会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少,且不能再生。因此如果不好好保护耳朵,一旦内耳毛细胞大量坏死就会提前出现听力减退。所以,如果耳朵会说话,它们一定会对酷爱高分贝乐声刺激的主人迫不及待地说出心声:“求求你把音量关小些,我实在是受不了!”
节制音量听耳机 不要随便掏耳朵
长庚耳鼻喉医院专家建议大家:保护耳朵较好不要用耳机,最安全的方式当然也是最保守的。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扔掉耳机,比如:旅游、开车接电话、在吵闹的环境打电话等,我们单独能做的是尽量降低伤害耳朵,吧音量调低、收听时间不超过1小时,平时不要乱掏耳朵。
长庚耳鼻喉医院专家呼吁大家:把棉棒扔掉,谨防带进细菌和制造伤害,更不能用尖尖的指甲乱掏耳朵,指甲里的可怕细菌被直接输送到耳朵里,90%的耳道感染都是这样造成的。如果发现耳中有耳垢建议是用专门的挖耳勺轻轻把脏东西请出。因为,用尖锐的器械掏耳朵时一旦用力不当就非常导致内外耳道的受损、感染,而这也是导致听力减退的一个因素。
如果你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噪音严重,比如建筑工地、装修工地、工厂、歌舞厅等,你**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以免听力受损。比如,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准备一副隔音效果良好的耳塞。即使你的工作环境不存在噪音的问题,但在一些场合,比如健身房,你也可能要面对影响听力的高分贝音乐。
如果你在跳有氧操时感觉音乐声大得盖过教练的声音,让你几乎听不清楚教练的指令,你应该请教练把音乐声调低。如果你脸皮薄怕事,不好意思让教练那么做,或者教练不可能专为你一个人把音量调低,那就可以用一副泡沫耳塞来解决问题——阻隔过高的声浪之余还能保证自己跟得上音乐的节奏。
扫描二维码关注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