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 >夏秋季保健:游泳时要慎防外耳道炎

夏秋季保健:游泳时要慎防外耳道炎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    http://www.ebh-ask.com/    2014-08-16
夏秋季保健:游泳时要慎防外耳道炎

尽管最近数日天气温度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本市不少游泳池依旧像前段高温天那样爆满,由于不洁水质和游泳不当导致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了解,孩子们大多是因为游泳不当导致听力受到一定损害,而到长庚耳鼻喉医院看外耳道炎的成人患者也日益增多。

长庚耳鼻喉医院的杨占泉教授告诉记者:他曾诊治过几个因为游泳而使听力受损的孩子。这些孩子在游泳时极易受到感染而使耳朵流脓、出水,甚至引发中耳炎,造成一定的听力障碍。有些喜欢跳水的孩子在跳水时由于压力使耳膜破裂,听力因此受损。

一些游泳爱好者也长时间泡在游泳池内,一不小心就灌了满耳朵的水,即使当时把水倒出,外耳道也有被感染的可能。患者当时无任何异样感觉,几日之后才发现耳朵肿痛得厉害。据了解,这种情况在不少医院都很普遍。

对此,杨教授认为,市民在洗澡、游泳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平日里较好不要挖耳朵。若耳朵不小心进了水,也要用药棉将水清出,并对耳朵进行消毒。家长在带孩子游泳的时候,一定要到设施卫生、消毒彻底的游泳池,并尽量避免让孩子从高部位跳水。以前发过外耳道炎的孩子,一定要检查一下是否复发,无后遗症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从事游泳活动。

下面重点介绍外耳道炎知识

外耳道炎指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健康人的外耳道有上皮角质层的保护,皮脂腺的分泌呈弱酸性,有较强的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夏天游泳时,外耳道上皮层被水浸泡,会发生软化和肿胀,角质层被破坏,抗感染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外耳道皮肤若有破损,常见致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等就容易入侵,造成外耳道炎。

游泳时如何预防外耳道炎:

1、每年游泳前,请医生认真检查耳部。若发现耵聍(俗称耳屎),应请医生设法取出,以防耵聍浸水后,阻塞外耳道,诱发外耳道炎。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

2、糖尿病患者游泳时应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3、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

4、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轻轻拭干,切忌用手挖耳。

5、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6、不要去卫生状况不达标的场所游泳。

文章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价,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