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 >“鼾症”患者增幅大 防“睡死”主要靠家人

“鼾症”患者增幅大 防“睡死”主要靠家人

长春长庚耳鼻喉医院    http://www.ebh-ask.com/    2014-08-12
“鼾症”患者增幅大 防“睡死”主要靠家人

睡觉时打呼噜,常被视为“熟睡”或“睡得香”的标志。但专家指出,打鼾隐藏着妨碍健康的危险,是一种名叫“鼾症”的睡眠障碍,鼾症严重者会发生睡时呼吸暂停或窒息,导致心力衰竭。


临床调查显示,存在睡眠障碍的市民已超四成。经分析,睡眠不好的人最后诊断出焦虑和抑郁的最多,约占五成;其次是因睡眠呼吸暂停即 “打呼噜”导致睡眠不好;不停的综合征导致睡眠障碍占第三位。


“鼾症”患者增幅大


43岁的王先生,身高1.71米,体重近100公斤,夜间睡觉时打起呼噜来如雷动。前晚,王先生突然停了“打呼噜”,这使得睡梦中的妻子很不适应,连忙拨打120,经抢救他恢复呼吸终脱险。


长庚耳鼻喉医院杨占泉教授曾给一名38岁男子做过睡眠监测。他说,监测报告显示,该病人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是95,意味着这名患者睡觉时两分钟内会出现3次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指数低于5属于正常,高于40就是高度危险。”


杨教授长期接诊失眠和“鼾症”患者。他说,随着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市民出现了睡眠障碍。“去年接诊患者比年多了一倍多。就诊患者中半数以上还检查出患有焦虑、抑郁等症状。除此之外,‘打呼噜’的也不在少数。”


中年男性发病率高


患者夜间入睡后肌肉松弛,咽部周围增生肥大的软组织部分阻塞气道,当气流经过这个狭窄部位时引起振动,由此产生人们熟悉的鼾声。睡眠时打鼾未出现呼吸暂停,称为单纯鼾症或良性鼾症,简称鼾症。鼾症严重者不仅影响他人安宁,甚至发生睡时呼吸暂停或窒息发作,乃至屡次突然惊醒,这在医学上又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日久可致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杨教授说,打鼾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极高,目前发病率占到整个人群的2%—4%,与糖尿病、高血压相当。大多数人不认为打鼾是病,但其危害很大,轻则影响睡眠质量,引起头疼、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重则引起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律紊乱等心脑血管疾病。“一些人如果喝醉了,睡觉时又出现了两分钟的呼吸暂停,这两分钟内就很容易发生意外丢掉性命。”


防“睡死”主要靠家人


“自己怎么可能知道睡着后的状况呢?那些‘睡死’的人永远无法察觉自己在熟睡时是否有呼吸暂停。因此,阻止打鼾者在睡眠中猝死,家人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专家介绍,对于打鼾者本人而言,就算他们在睡眠过程中一次次被呼吸暂停憋醒,自己也未必清楚原因。


杨教授表示,通过留心观察和分析鼾声规律,朝夕相处的家人可大致了解打鼾者在睡眠中是否有呼吸暂停:应学会倾听打鼾者晚上睡觉时的鼾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鼾声,时断时续,忽高忽低,没有规律,常常是“呼呼”几声后,便没有动静,然后突然间又爆出一声巨大的鼾声。此外,听听是否有憋气,睡眠中有呼吸暂停的人常被憋醒,有的甚至会猛然坐起。再就是看看夜间睡觉时是否有张口呼吸,因为只有发生呼吸困难时,才会用张口呼吸来帮助通气。他还特别提醒,根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些自身特性,应格外留意那些人到中年、开始“发胖”、喜好烟酒男性的打鼾情况,以防止睡眠中呼吸暂停带来突发危险。


想不“打呼”先减肥


如市民发现自己睡不好且睡醒后嘴唇发干,白天精力差,性格发生改变,就可监测一下自己的睡眠,这是对“打呼噜”最有效的诊断。


年9月,长庚耳鼻喉医院成立了多导睡眠监测室,睡眠监测室可评估失眠真相,并发现某些失眠原因,如脑部病变、抑郁症、睡眠呼吸障碍、肢体异常活动等。“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主动来的,大多数应酬多,常喝酒,体型较胖、脖子短,晚上打呼噜。”


对于解决“打呼噜”的方法,专家们众口一词首先提到的是减肥。


杨教授说,在肥胖者颈部,沉积了过多的脂肪,容易引起呼吸道狭窄,呼吸气量不足,而减肥有助于鼻咽部通畅,可有效减少夜间呼吸暂停次数。杨教授还指出戒烟戒酒的必要性:吸烟会刺激上气道,引起粘膜水肿,加重呼吸障碍;饮酒也会遏制呼吸,加重打鼾。


最后,专家告诫打鼾者,万不可服用安眠药和镇静剂来帮助睡眠。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使打鼾者喉部的肌肉进一步松弛,使上气道阻塞更加严重。当打鼾者出现憋气时,还会因为这些药物的作用,不易醒来,这就更容易酿成“睡死”的悲剧。 隋 峻


温馨提示:孩子鼾症要及时诊治


某儿童最近越长越难看,牙齿开始外暴,嘴唇向外豁起,像一个“痴呆儿”。专家提醒,这样的“痴呆”面容很可能是因为打鼾的缘故。由于睡觉打鼾,白天也会流口水。孩子鼾症会形成用口呼吸样的特征性面容,严重的可引起智力障碍、听力下降等。


近年来,儿童鼾症发病率上升,其主要原因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使上呼吸道堵塞。专家提醒,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打鼾、反应迟钝症状、“痴呆”面容,应立即找专业医生诊治。


文章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价, 我要点评